星期三, 5月 05, 2010

「上車」,tiu

齊來腦震盪 幫市民「上車」
(星島)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06:30
(綜合報道)

近月社會要求政府復建居屋的呼聲,不絕於耳,可能打亂政府下月悉售居屋貨尾後完全「退市」的本來部署。在爭取復建居屋的壓力下,如何面對部分市民買樓難的問題,成為當局和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
  樓價過去一年多的暴漲,令市民覺得自置居所負擔太重,難以「上車」,尤以畢業投身社會工作不久的年輕人為然。社會上除了出現希望壓抑樓價的呼聲,有人要求政府資助有需要的市民置業,而且議題變得政治化,涉及的因素日益複雜。

  居屋是市民最熟悉的資助途徑。政府透過房屋委員會 自建樓宇,按照市民的合理負擔水平,以折讓價出售,供市民自住,日後轉售則要補回地價,等於政府津貼了差價的利息,方便市民「上車」。

  居屋模式有待改善

  不過,過去居屋的經驗暴露了不少問題,主要有三方面。其一是扭曲市場供應,尤其是樓市低迷時,對小型私樓單位構成直接競爭;其二是質素參差,當中最極端的事例,是產生過短樁醜聞;其三是不少本來想換樓改善居住環境的居屋業主,礙於要補地價,放棄換樓,或者乾脆空置,浪費資源。

  現時樓市暢旺,有市民渴望以復建居屋來「調節」樓市,至於其他問題,可以透過改善監管和「活化」居屋二手市場,來設法解決。

  居屋只是政府可以用來資助市民置業的眾多途徑之一,就算居屋計畫本身也可以有所改變,例如,可否規定市民至少自住一段年期,日後出售不必補地價,等如政府由只是津貼差價利息,改為乾脆津貼差價。

  另一種資助模式,是推出限建中小型住宅單位的地皮。政府甚至可以考慮增加種種限制,例如不得設置會所等,務求落成單位不能變身「精品豪宅」貴賣。當然,限制多,樓價自然低,地產商投地的價錢不會高,政府是犧牲土地的潛在收入,隱性資助市民「上車」。

  個別資助早有先例

  資助置業的另一個途徑,是政府曾經開展過的首次置業低息貸款。政府可以考慮參考新界原居民丁屋權的方式,折現為一筆過現金資助,凡是香港永久居民要置業,有權一生人享受一次。這比建居屋、搞貸款,可以省下不菲的行政成本,錢著實去到市民手中。

  無論是貸款還是贈款,一個問題是催生了需求,如果供應不變,樓價上升,這與居屋推低樓價的方向不同。市民收到錢,樓價卻比原來貴,市民所享受到的減輕負擔會打折扣,故此政府必須輔以大增土地供應,減低這類計畫推升樓價的力度。

  由興建居屋開始,就等如有了政府資助個別階層買樓的先例,現在要求復建居屋,變相是要求當局提供置業資助。如果社會認同政府有責任協助部分人置業,居屋不是唯一辦法,各界可就眾多資助置業方式來個腦震盪,深入探討各方利弊,找出較符合經濟原則、副作用較少的可行方案。





唔好講咁多喇,一句到尾,如果d居屋復建係天水圍,你班友住唔住先? 居屋都要百幾二百萬啦,而家唔使錢呀?! 出黎做野唔夠兩三年就話「想」置業唔係問題,but一「想」就要做到就係一個問題,做唔到就靠父母,父母幫唔到就鬧政府,當你著到成身名牌,一年去幾次旅行,仲要呻窮,買唔起樓,咁而家係邊個ge問題,「想」就要plan,要用下個腦,又話要地鐵站上蓋,又話要有會所,又話要九龍區,又要係呢個樓市高的時候要求「上車盤」的價位........咁你玩晒啦 ............. 唔該認清邊個係敵人。仲好記得個 醫生 + 律師 都話自己上唔車,唔好意思,再clarify番,你地係上唔到架勞師萊斯,而家有架紅旗,行得走得,你唔去上?!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